-
中國佛像簡述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漢白玉觀音雕塑漢白玉單面觀音
2014/06/28 查看詳情 -
歷史上著名的銅鐘
普陀六和鐘高2.7六米,口徑1.76米,凈重4.9噸,鐘上鑄有五方五佛,偶意世界和諧,鐘體鑄有原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手書。寺廟廟宇仿古青銅鐘 坐落于河東區大直沽的薦福觀音寺的大鐘為純銅鑄造,直徑2米、高3米、重約5噸,比新建鼓樓上的大鐘還重1.5噸,每當大鐘鳴響的時候,連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聽到。一個彩繪的裝飾性銅鐘 廣西省蓮音寺青銅鐘高2.2米,口徑1.5米,凈重4噸,是由誠信銅雕鑄造廠監制。銅鐘上鑄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數千字排列整齊,清晰,鑄造水平可謂國內屈指可數。銅鐘余音能響140秒之久。銅雕塑洪鐘遠震 北京大鐘寺博物館的明永樂大鐘,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鑄造,鐘高6.75米,直徑3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銅鐘的發展過程
開始用以振軍威寺廟廟宇仿古青銅鐘 鐘的節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最需要這種樂器。《詩經》中有不少詩篇都記載了鐘的演奏。如:《關睢》:“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鼓鐘》:“鼓鐘欽欽,鼓瑟鼓琴。”一個彩繪的裝飾性銅鐘 銅鐘的制作逐漸精致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音階、音律的認識日漸完美,作為樂器的銅鐘[2]的制作也越來越精致,鐘的家族逐漸發展出鐃、鉦、鎛、鐸、鈴等種類,它們的杰出代表的將若干個不同振動頻率的扁鐘組合在一起的編鐘,制作精美,擁有的藝術價值最高。銅雕塑洪鐘遠震 價值寶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銅鐘的基本構造
形制 鐘的形制有兩種,一種是帶高的筒形紐,鐘的下口兩邊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種上端的紐是扁的,有的紐作伏獸形,鐘下口是平的。寺廟廟宇仿古青銅鐘 花紋 一般鐘的花紋兩邊相同,每邊大率有六排(每排三個)共十八個突出的乳。乳的形狀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有“乳”的點綴,是鐘區別于鉦、饒、鐸、鈴等的特點。一個彩繪的裝飾性銅鐘 種類 鐘有特鐘和編鐘之別,特別人的鐘叫特鐘,能單獨的懸在架上。成組依大小次序懸在一個架上的是編鐘,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關系,有的十六個為一組。現存的鐘有西周初期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國較盛行。鐘用木槌敲擊演奏,考古發現的編鐘,有槌同時出土。銅雕塑洪鐘遠震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銅鐘
樂器 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古屬八音之一金類。由王孫鐘上的銘文:寺廟廟宇仿古青銅鐘 銅鐘用享以孝,于我顯祖文考。……用宴以喜,用樂嘉賓父兄,及我朋友”,可以證明鐘是宗廟及宴會時的樂器。最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現在所見最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在歷代所鑄的鐘里,期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一個彩繪的裝飾性銅鐘 王權的象征 鐘和鼎一樣,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征,“鐘鳴鼎食”就是權勢地位的標志。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征王權,這種鐘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
2014/06/28 查看詳情 -
浮雕的表達藝術
浮雕塑與圓雕塑是我們中國民間雕塑藝術兩大群體,他們有著毫不遜色西方雕塑的發展歷史,浮雕塑大致可以追尋到新石器時代,甚至還早,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至于圓雕塑其發展歷史也較早,雕塑是人們在生活勞動時間中,探索出來的具有藝術和實用性的一門雕塑藝術。浮雕塑與圓雕塑廣泛應用于景觀、園林、城市廣場、等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可以利用浮雕塑的形式而達到圓雕塑的景觀效果,也可以說是圓雕塑的濃縮,浮雕塑的雕塑手法和技術要求更難于圓雕塑的技術手法,浮雕塑具有所占空間小而反應內容豐富的效果和特點,浮雕塑注重事物表達的完整是圓雕塑所不及的,他常以底板為襯托,突出雕塑的藝術的屬性、氣候、地點、環境等事物,包括不同時代
2014/06/28 查看詳情 -
歷史上著名的銅鼎
大克鼎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陜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鐘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于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鼎腹內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內容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贊美他有謙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銅鼎真偽價值的鑒定
對于同類器物器形的鑒定,即使同一類型的銅器,由于出現時間不同,形體也有很大變化,這也是斷定器物年代和真偽的重要依據,銅器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全器均系偽器②器真銘文偽③器真紋飾偽④器真銘文、紋飾皆偽⑤銘文真器偽⑥器身有真有偽⑦一件器物由兩件或 3件真器部分殘片拼湊而成⑧器身真,但附件(蓋、提梁等)偽等。這些需要我們從器物類別特征、年代、時代風格等不同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銅鼎
引言 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后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征,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志。史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鼎,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種禮器。在王墓出土了一套鼎,共九件,這套鼎又名升鼎,這九個鼎大小不一,依次縮小。本圖是最大的首鼎,在這件首鼎上刻有長達469字的銘文,記述了中山國討伐燕國,開辟疆土的事件。這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刻銘最長的一件戰國器物,彌足珍貴。九鼎的使用,反映出中山國政治制度已經漢化,采用了中原大國的禮制,同也有力地證明中山國已躋身于強國之列。 主要成分 商代銅器的主要金屬成分是銅、錫和鉛,從測定結果看,各個時期的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青銅方鼎傳奇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橫跨了約三千年的歷史,精美的青銅制品、神秘瑰麗的青銅文化,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青銅器作為金銀紀念幣的題材,不僅傳播了青銅文化,更體現了對民族文化的一種尊重和熱愛。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青銅器5盎司圓形紀念幣作為其中的一枚,該枚紀念幣含純金5盎司,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2000枚。 該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背面為商代獸面紋方鼎,是迄今發現的商代早期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其形體方正,紋樣莊重威嚴,
2014/06/28 查看詳情 -
青銅鼎-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鼎腹內壁上所鑄“后母戊”銘文。 開欄致讀者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宛如匯納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件件古代文明瑰寶閃爍其間。《收藏》副刊自2009年創刊以來,一直著眼于人類文明史的展示,以及國內外相關事務動向的評說。2013年,《收藏》副刊將推出欄目“國寶華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逐一評介國寶級文物重器,展示國寶之美和重器之重,讓深藏于博物館中的國寶華光,熠熠閃亮,照耀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被譽為“青銅之王”的商代銅鼎——后母戊鼎(見圖一),它通體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壁厚6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
2014/06/28 查看詳情 -
身份的象征-獸面紋銅方鼎
1 鑄工精湛 身份象征 鼎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這是說,鼎最初是人們用來烹煮和盛貯肉類的食器。夏商周時,青銅鼎逐漸成了權力和身份的象征,成為祭祀活動中最常見的禮器。1977年出土于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地的獸面紋銅方鼎就是其杰出代表。 西周獸面紋銅方鼎通高36厘米,長33厘米,口寬25厘米。其形體方正,上有雙立耳,腹部四方,下有四柱足。其方腹四面及每面正中有突出的扉棱,四面均為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的獸面,紋飾以云紋襯底,兩側各有一道立夔(kuí,古代傳說中一種龍形異獸)紋,四柱足頂端同樣飾有浮雕獸面紋飾
2014/06/28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