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雕塑之中西方雕塑在造型方面的差異
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自彩陶紋飾,青銅紋樣起就非常注重意向的表達,它們包含文化的內涵與造型上的深刻理解。中國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動物形象時,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嚴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確與酷肖,而是重視情感感受與體驗,這種著眼點,不在對象與實體,而在功能、關系、和韻律的審美意識,更關注人物和動物的神采和意蘊,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張或變形,使形象更為鮮明。
西方藝術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幾何形的類型化之中,在哲學和科學雙重精神支持下,從對物象模仿,而達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狀態,并為傳統的人體雕塑和現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徑,以此來歸納形體的變化和運動。而中國以把”形”的概念轉向對"神”的揭示,提倡"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重神輕形,重視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中國古代雕塑注重表現對象內在氣質的特征,而西方傳統雕塑注重對外在形體的精細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與模擬造型兩種不同的方式。
此外,中國古代雕塑長期將繪畫、雕塑并重,”塑繪不分”、”塑容繪質”、"三分塑七分畫”,是中國古代雕塑的一大特點,從戰國的彩繪木俑、秦代兵馬俑以及大量古代彩繪不難發現。西方雕塑在古羅馬之后則形成了與繪畫分離的形式。因此,表現方式上,西方雕塑在"模仿說”理論指導下,形成了寫實性,再現性的方式,中國古代在“意向觀念”,對神與形的辯證理解,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追求,形成了表現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