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獅子,在動物學中屬于哺乳綱貓科,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戲耍有鬃毛,姿態威猛。它的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琢出來的獅子,是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常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的佛教中有“獅吼佛”,據說可以震懾妖魔鬼怪、威武辟邪。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漢代的皇帝也就開始在建筑中用獅子來辟邪。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后,西域的國家也曾向大漢朝貢過獅子,當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猛獸,還引起了一時的轟動。加之受到一些神話傳說的影響,獅子在古人心中也成為了一種值得敬畏的神獸。在我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等地都會看到它。石獅子作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歷史背景。到時代后期之時,獅子的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在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邸、陵寢、甚至一般市民的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桿等建筑上也雕刻上石獅子作為裝飾。石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漢唐時期的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期的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則較為溫順。
石獅子在民間多用于守門有辟邪的作用,按照傳統的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能夠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認,蹄下為球,象征統一寰宇和無上的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征子孫綿延,是雌獅。如果獅子所蹲之石雕刻著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作”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方獅子威嚴雄壯,南方獅子活潑有趣。藝術中的龍與獅子,一個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個是吸收了外國藝術而民族化了的,它們勝過許多動物形象,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所用。石獅子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僅說明佛教在中國歷代的影響,也說明了人們對神秘和強大的事物的崇拜,對功名地位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國古代的石獅子的不同因其社會生活的不同對于歷史也有著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