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石拱橋的發展及成就
我國石拱橋的建造以秦漢為主,戰國和三國時期是橋梁技術提高的重要變革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冶煉技術的進步以及鐵器的出現,提高了石料運用的技術,而石料對于建筑的重要意義,則在于實用、堅固、美觀三個方面。并且促進了石拱橋的產生,這一里程碑式的運用使得橋梁的建筑材料從木料過渡到了石料,穩定性有了顯著的提高,橋梁能夠跨越大河,這一時期的代表橋梁是渭橋和灞橋,不僅橋身大,而且還有裝飾,石拱橋從此開始了實用和藝術的結合。中國拱橋的大量建造則是開始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東漢中后期,至今全國各地仍然留存著各種樣式的古代拱橋,在拱橋的構造上,橋洞高敞,利于通航和泄洪,具備功能美。在外形上,它顯著的表現出輕盈俊秀的形式美,在建造工藝上,它凝結著歷代能工巧匠的匠心獨運,在我國的歷史文化傳承上,石拱橋更是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些優點使得石拱橋在我國的建筑發展史中獨領風騷。
中國石拱橋是千百萬座的中國橋梁中的杰出代表之作。千百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的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建造,它們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我國贏得榮譽。至今為止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以說是我國歷代的橋工巨匠的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稱,這種歷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見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的石拱橋所涉及到的知識面。